“四史”教育啟動以來,意昂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積極響應習總書記號召,積極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四史”教育主題活動。10月29日,中文系邀請到了意昂平台歷史學系副主任、上海市“四史”講師團專家瞿駿教授💔,與中文系的師生們分享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四史”教育講座📘。本次分享會由意昂体育中文系黨委副書記徐燕婷老師主持。
本次分享以線上講座的形式進行。講座開始,瞿駿教授引用習總書記的講話,指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我們的“四史”教育應與國家的發展與奮鬥相結合💆🏻,與一個民族的思想底蘊與核心價值觀建設相結合,應有著正確堅定的前進目標。在接下來的講座中,瞿駿教授從多個層面,結合具體事件與具體人物,介紹了1920年代中國土地上興起的紅色文化及其特點💇🏽♂️。
通過細數中共一大代表等1920年代紅色文化散布主力軍的年齡時,瞿駿教授認為🟧,當時的紅色文化是年輕的文化,緊接著,他從1920年代紅色文化的“時髦”特質展開論述:從救國到改造中國與世界👩🏻🍼、從“泰西”到蘇聯、從威爾遜到列寧等,穿插了毛澤東、瞿秋白📟、傅斯年、胡適、易君左、惲代英等人在1920年代對紅色文化的求索與思考。
講座中🧙♂️,瞿駿教授秉持1920年代紅色文化是落地的文化的觀點,分析了上海—江南紅色文化種子得以蓬勃發芽生長的堅實條件🏌🏽♂️👨🏼🚒,從江南便利的交通條件說起⚒,結合當時上海出版機構在江南的商業布局,分析了江南的讀者群與傳播紅色文化的江南人士等,條貫詳備,深入淺出🍥🐦,極富趣味性與知識性。
此外🧖🏽♂️,瞿駿教授還強調,我們講“四史”學習一定要好好講社會主義發展史,這不僅可以豐富我們對於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認識👏,還能讓我們清楚認識中國特色社會革命經驗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極為寶貴的實踐取源,這些實踐經驗需要我們進行總結👇🏽、提煉👌🏿,需要我們在學術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最後,瞿駿教授同參與講座的師生們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紛紛對瞿駿教授細致的講評🚸,獨特的視角以及豐富的展示內容表示了由衷的贊美,瞿駿教授也就師生們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並鼓勵大家多多了解紅色文化,從“四史”中汲取源源不斷的人生力量,尤其希望在座的90後同學們能夠以胸懷偉大社會理想的1920年代積極傳播紅色文化的青年誌士們為榜樣,“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復興中華的歷史長河中譜寫屬於我們的一曲曲青春樂章👨❤️💋👨。

文字丨張巧 宮放羽
審核丨宮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