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下午1點,在二教210,中文系第十四期黨校第一講正式開始💆🏻♂️。首先,由張晗老師主持開班典禮,她簡述了黨校課程👨👦、相關註意事項及入黨流程,並對同學們表示了鼓勵。
於龍生老師首先與同學們交流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於老師幽默風趣地表達了他對同學們的肯定——他借用魯迅作品來描述時下大學生周期律:大一傷逝(高三苦一年,大學玩四年),大二徘徊,大三彷徨,大四呐喊。而同學們上黨校正說明他們都要求進步,力圖跳出這個怪圈。這一開場白使黨課的氛圍變得生動起來。

於老師有一張特殊的名片,既是個人傳記名片、簡歷名片🚵🏼♂️,也是文化名片✉️。他今年已經76歲了🏣,製作這樣一張名片的目的,是為了留住記憶,濃縮歷史,感恩親人,回報社會🌁。他談到,過去老師曾教導他,要寫好自己的人生歷史,懂得活著為什麽,入黨幹什麽👨🏼🔬,身後留什麽。這句話一直影響了他的一生。他不無驕傲地說起《新民晚報》將他作為“身邊好黨員”采訪,這是對他的肯定👨🏿🎓,也是約束,讓他時刻以此要求自己。一🩸、 為什麽要講這個問題?
接著於老師從為什麽要講中共黨史、怎麽講中共黨史和中共黨史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於老師他結合多年擔任物理系輔導員的經驗,指出現在的學生對黨史了解不多,對一些黨史的書籍也不感興趣🚲,而影視作品中的歷史又不可靠,但是學生又希望能夠了解黨史。於老師在“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指導下,深入研究中共黨史🏏,全面地講解黨史🏏。
於老師結合自己所製的一張圖表🦶🏿🕴,從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鑄魂)、主題(時代生)8️⃣、共產黨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中華根)三個方面介紹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方方面面。
最後🧾,於老師還交流了自己艱難的28年入黨經歷,與同學們探討了現下黨史教育的問題,並對同學們表達了祝願和期許👩🏿🔬。同學們都受益頗多🦸🏻♂️,第一次黨校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