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系教工黨支部繼9月13日成功召開“學習黃大年同誌系列之師德師風:生物學系教師談心有大我與至誠報國”後,於11月14日趁熱打鐵召開了“學習黃大年同誌的系列之教育教學:生物學系精品課程的創建與提升”的組織生活會。生物學系教工支部黨員全體黨員參加此次活動,活動由支部書記姜曉東主持。教學副院長江文正教授、葉希韻教授、張美玲教授等生命醫學系教工黨員觀摩了此次組織生活會👩🏽🦲。
會議由兩位黨員教授作主旨發言,分別講授《分子植物病理學及其研究方法》和《食品安全與理性》上海市精品課程的建設之路。許玲教授為使大家對精品課程有更深刻和直觀的了解,現場播放了精品課程的部分視頻🏐。許老師通過分析其精品課程的發展歷程如前期積累的5年🌌、進入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申請精品課程時的教學研究成果、團隊認真教學帶來的榮譽和獎勵等向在座的青年教師提出了課程建設方面的感想🧱:定位與責任👩🏿🍼、教好課需要堅持創新與改革🗜、上好第一次課🦾、樹立教學助力科研的理念🔻、成功獨立開設一門課後👨🏼✈️💂🏿,組建團隊申報教學成果獎、教學領導的重視和扶持非常重要。許老師感慨教學是大學教育的永恒主題,教好課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同時許老師也就教學傳承及青年教師壓力過大等問題提出了見解和看法。
許玲教授作主旨發言
杜震宇教授以其面向全校開設的通識課《食品安全與科學理性》為例🙆🏽♂️,向各位老師展示了從2012年回國至今如何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及校級精品通識課程的建設歷程👨🏻🦰。杜老師表示非常贊同許玲教授提到的上好第一次課🦹🏼♀️,他說他申報精品課程的契機就是剛回國時開設的《舌尖上的理性》講座,短短2個小時的講座,卻容納了他多年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此講座的“一炮走紅”也給了杜老師充足的信心和決心建設精品課程👨🏼🍼。而對於通識課杜老師也有著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通融交合,謂之通識也。杜老師說通識課不是專業課的簡化版,也不是專業課的科普版,他在面向各專業學生開設《食品安全與科學理性》時,最大的願望是培養大學生從各個視角科學理性看問題的方法。
杜震宇教授作主旨發言
學院原教學副院長、動物學科黨員趙雲龍教授表示聽了兩位黨員教師有關精品課程建設的心路歷程非常感動,也了解其中的付出和努力。趙老師表示在高校的大環境下〰️,我們在狠抓科研的同時⛎,也始終不能放棄教學,教學是每位大學教師所應有的擔當。同時趙老師也對課程質量、年輕教師的培養等方面提出了見解和想法。
學院常務副院長👩🌾、動物學科黨員王群教授認為許玲老師的院內選修課探究性內容豐富有趣、杜震宇老師的通識課緊跟社會熱點問題,兩位老師的精品課程都各有特色📞,也希望我們的主幹課程教師能向兩位老師學習,打造多門精品課程🧑🏼🔧,也由此次組織生活有感而發:科研必須反哺教學,科學家的責任是促進科學發展、提高全民素質🈳。
教學副院長江文正教授表示此次生物學系教工支部的組織生活非常有意義,應該推廣到全院🛼。江老師坦言道不僅像許玲老師開設的選修課及杜震宇老師開設的通識課需要精品課程的建設🤞🏿🍳,學院的必修課、專業基礎課更應該有精品課程,希望此次組織生活對青年教師是個很好的觸動,也表示學院會在主幹課精品課程建設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勵。
學院黨委副書記徐敏華老師則從學生意昂團隊角度談起課程思政建設,並與在座老師共同探討了課程思政的理念及核心🕵🏿♂️。
生命醫學系教工支部黨員葉希韻教授表示參加此次活動非常受益,希望在本科教學意昂上要真正做到傳幫帶相結合,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保障本科教學梯隊建設。生命醫學系教工支部黨員張美玲教授認為此次組織生活會受益匪淺,也加深了教學研討會召開的必要性,同時建議任課教師真正做到“走出去”和“引進來”。
與會黨員自由討論
此次組織生活繼續探索“翻轉課堂”式“三會一課”模式:組織生活會前,黨支部在微信群中推送黃大年同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先進事跡以及精品課程的相關資料🙌,黨員在線上自主學習➡️、整理收獲👃🏼,把收獲和困惑帶到組織生活會上🗺🫂。集中研討時🌸,兩位精品課程負責人先作主旨發言,再引導大家自由討論🧝🏻,全體黨員互鑒互學🙅、學透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