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統計學院教工黨支部與學校招生辦黨支部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走進多倫路、山陰路街區現場學習,了解黨的城市鬥爭史,重溫民主革命時期的紅色記憶。


在主講人👨🏽🍼、原虹口區委黨校副教授張家禾的帶領下,黨員們的探訪之路從山陰路132弄魯迅故居開始。據介紹,多倫路📲、山陰路街區的城市鬥爭分為兩個版塊🗣。第一版塊是文化戰線上的鬥爭,黨員們一路參觀了魯迅故居🥷🏽、瞿秋白山陰路舊居、內山書店舊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舊址。在多倫路街道兩旁豎立著魯迅、茅盾、郭沫若🤲🏻、蘇雪林𓀇、葉聖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6️⃣、柔石等左聯作家的雕像。每位黨員都在努力探尋著偉大先輩的昔日痕跡🙊,了解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沿革和革命鬥爭年代的風雲激蕩。“左聯”成立之時🧑🏽⚕️🖊,正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當時的形勢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們團結起來進行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努力下,“左聯”於1930年3月2日在多倫路201弄2號舉行了成立大會。魯迅先生作了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並第一次提出了文藝要為“工農大眾”服務的方向。

第二版塊是隱蔽戰線上的鬥爭🦀,黨員們聆聽了“情報對角線”的故事並參觀了李白烈士故居。李白烈士是我黨情報通訊戰線上的傑出代表,曾先後三次被捕,飽受酷刑卻堅貞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和滿腔熱血發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故居內生動再現了李白烈士生前戰鬥🧝🏽、生活的場景,有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經典影視作品《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根據李白烈士的英雄事跡改編而成的。

參觀結束前,張教授總結了城市鬥爭的三個特點🤦🏿♂️👶🏽:一是單兵作戰;二是危險性🌴;三是面臨嚴酷考驗𓀀🧑🧑🧒。城市鬥爭的艱巨性是對黨員黨性和革命意誌的挑戰和考驗👨🏻🦱,而這些先輩們表現出來的忠誠和信仰、矢誌不渝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此次現場學習,支部黨員對曾經發生在多倫路附近的黨的文化戰線的鬥爭和城市鬥爭歷史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大家紛紛表示,作為一名黨員,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無論身處何時何地👷🏻,要堅守信仰,永守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