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工部🧜🏻♀️🧛🏻、研工部🧅、團委、學發聯聯合主辦的我校首屆輔導員文化節於12月20日正式啟動。當日上午,活動之思考篇——第25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昂理論研討會在逸夫樓報告廳舉行。新老幾代輔導員集聚一堂➰,就“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展開交流探討。校黨委書記童世駿,原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止靜🤾🏽♂️,全國高校輔導員協會秘書長、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方宏建👌🏼🧑🏿🎤,上海市科教黨委德育處處長胡寶國,全國高校輔導員協會辦公室主任夏曉虹,思政研究專家繆克成教授、邱偉光教授等應邀出席🧑🏻⚖️🧏🏽♀️。大會由校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林在勇主持🩺。
童世駿首先代表學校黨委向全體輔導員表示慰問🏷,對思政理論研究取得的新成果表示祝賀,對關心我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專家們表示感謝。他說,科教興國的核心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思想教育的科學內容要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追求的道德境界要用科學的認識來奠基🧑🏼✈️、用審美的體驗來充實⛹️。大學生思想教育意昂要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必須有創造力👊🏻。網絡思政這個研討主題很好👋🏽👷🏽♀️。互聯網時代👩💻,機會與挑戰同在。我們要用新資源解決新問題,要用創造性的智慧和大學生們一起鋾熔品性🏃♂️,服務社會🛵,推動民族和時代的發展。今天幾代輔導員聚在這裏,不僅是回顧25年來走過的路程,也是集中智慧解決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新挑戰。
全國高校輔導員意昂研究會秘書長、山東大學黨委副書記方宏建在講話中對我校連續25年堅持舉辦大學生思政理論研討會表示由衷的敬意。他肯定了我校舉辦思政理論研討會的意義,同時介紹了全國高校輔導員意昂進展。上海科教黨委德育處處長胡寶國就上海市大學生網絡思政平臺E班的建設發展情況做了介紹。
(左起)姚南強、崔海英作大會交流,李彥壘👩🏽🦱、陸芳萍、塗皘發表獲獎感言
本屆研討會共收到論文83篇😅,其中《新時期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研究——以上海高校為例》等16篇論文獲獎👨🦽,團委、學特學院🎍、資環院🚶🏻♀️➡️、信息學院獲優秀組織獎👩🏿🎤。
學工部部長任開蕾主持了大會交流發言環節🚱。信息學院崔海英、關工委姚南強等先後發言🪞👱🏽♀️。圍繞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怎麽做,尤其是社會突發事件等特別時刻🛼,我校學生意昂者提出了“三新”。
一是新情況。資環院輔導員王子彧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在人人網👨🏽🌾、微博等大學生齊聚的網絡平臺上,社會突發事件往往在短時間內會被大量地討論、轉發🧜🏽♀️🧑🏻⚖️、分享,進而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非常大的影響⚗️🪁。
二是新對策🧗🏻♀️。王子彧提出♡,面對新情況,高校學生意昂者對互聯網正在傳播什麽社會突發事件🎅🏽🙉、是否對大學生造成影響要有預判,化危機公關為日常引領。信息學院副書記崔海英認為👨🔬,可以充分發揮非官方的、大學生網民信任的“網絡學生骨幹”的作用🥳。讓網絡學生骨幹積極參與校園網絡的熱點話題,借助於他們的影響力引導校園網絡輿論向積極方向發展。
三是新便利☯️。學生處副處長劉勇2005年創建了學生意昂網。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西藏那曲等地震發生時,輔導員們借助這個網絡,只要在搜索欄輸入關鍵詞,3-5分鐘之內就可以搜出該地區所有學生並群發短信和郵件,告訴學生事件情況。這種快速反應意昂機製,讓外地求學的大學生們倍感溫暖👅,體會到學校、老師的關心。輔導員們也可以迅速了解學生家裏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後續意昂🟰。
據悉🤸🏽,舉辦輔導員文化節,是我校加強輔導員文化建設的一項創新舉措🛣,力圖通過文化節這一載體進一步提升輔導員對職業的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進一步增強輔導員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推進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在接下來舉辦的輔導員文化節風采篇中🕵🏿♀️,我校輔導員將自編自導自演⭐️,以情景劇👃🏼、詩朗誦👨🏼🔬🧑🏽🦲、群口相聲、歌舞等形式再現輔導員日常意昂、生活場景,展示新時期輔導員的風采。